第810章 争论,夺取阳平关!(2 / 2)

易小川这番滔滔不绝的反驳,条理清晰,攻势凌厉,不仅是对范增保守策略的直接挑战,更是将他所理解的“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的战争精髓发挥得淋漓尽致。他强调的不是硬碰硬,而是主动设局,调动敌人,利用骑兵的机动性在敌人最脆弱、最混乱的时刻给予致命一击。他试图用这种充满侵略性和想象力的战术,说服项羽采纳更主动、更具风险但也可能带来更大收益的方案。

听着易小川激昂的陈词,范增的眉头锁得更紧了,深刻的皱纹在火光下显得沟壑纵横。他枯瘦的手指无意识地捻着胡须,眼神锐利如鹰隼,审视着易小川描绘的蓝图。他不得不承认,这个年轻人思维敏捷,胆魄过人,所言的战术构想确实有其闪光点和可行性。利用阳平关调动敌人,发挥骑兵优势进行致命打击,这思路本身并无大错。

但范增心中那沉甸甸的忧虑并未因此减轻分毫。他缓缓摇头,苍老的声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凝重:“小川,你所言,乍听之下确有几分道理。然,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你这计划,锋芒毕露,却也处处是险峰断崖!”

他站起身,步履略显蹒跚但气势不减,走到地图前,手指重重敲在咸阳和阳平关之间的广阔区域:“其一,夺取阳平关,谈何容易?那是咽喉要隘,高要岂会不派重兵把守?我军长途奔袭,攻坚能力如何?若久攻不下,或是损失惨重才勉强拿下,锐气已失,后续计划便成空中楼阁!其二,你说咸阳守军必会向阳平关驰援,此乃你之一厢情愿!若高要识破此计,按兵不动,甚至以其为饵,反过来设伏于我咸阳外围之军,又当如何?其三,就算一切顺利,咸阳空虚,我军突袭。咸阳乃秦之旧都,城高池深,即便守军不多,依托坚城死守待援,我军缺乏足够攻城器械的骑兵,难道用马头去撞城墙?若陷入胶着,敌军援兵四面合围,我深入敌后的主力大军,便是瓮中之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