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连忙将奏章呈到御案上。李世民先拿起最上面的一份,看笔迹是李承乾的。他展开细看,脸上渐渐露出赞许的神色。
看完李承乾的,他又拿起李泰的。
一看那厚厚一叠纸和里面密密麻麻关于棉花种植、农具改良、甚至兴修水利的具体规划,李世民先是一愣,随即忍不住笑出声:“这个青雀!真是钻到农事里去了!”
“农事?”长孙皇后疑惑。
青雀贯爱读书,怎么又钻到农事里去了?
“你看看他写的。”李世民将李泰的奏章递给长孙皇后。
“自家孩子写的。”
李世民又多补充了一句。
这不算朝政,也无须以此为借口拒绝了。
长孙皇后微微颔首,接过李泰的奏章,仔细观摩。
李世民则是又拿起了李恪的奏章,仔细翻阅。
“恪儿竟能想到这一层……心思缜密,又不失仁厚,且有远见,难得,难得!”
李世民将李承乾和李恪的奏章也都递给了长孙皇后。
“观音婢,你也看看,朕的这几个儿子,各有各的心思,各有各的长处,都长大了啊。”
长孙皇后接过,仔细翻阅。
看过之后,脸上也露出慈爱的笑容。
“臣妾恭喜陛下,孩子们都能如此为国事考虑,为陛下分忧,实乃陛下之福,大唐之福。”
李世民心情更好了。
李复心情不好了。
看着送到宅子里的这些赏赐。
皇帝口谕。
太子,魏王,蜀王所奏,朕已览毕,甚慰朕心。赏太子李承乾,新贡徽墨十铤;赏越王李泰,农书十卷;赏蜀王李恪,兵法拓本一套。另,赐三人时鲜瓜果若干,以示嘉奖。
李复指着自己。
那我呢?
我是太子少傅吧?
是李承乾的老师吧?
是这仨孩子目前暂时的监护人吧?
这是不是也该有我一份功劳?
好你个李二凤!
你是不是故意的?!
前来交代口谕送赏赐的内侍,一脸谄媚的来到李承乾兄弟三人面前。
“陛下说,让几位殿下在此好好避暑休息,莫要过于劳神,三位殿下的奏章,都很好。”
李承乾三人自然是喜形于色,尤其是李泰,抱着那厚厚一摞农书,眼睛都在放光,连声道:“多谢阿耶赏赐!有劳中官了!”
内侍忙不迭地躬身回礼:“殿下们喜欢就好,喜欢就好!陛下看了奏章,可是高兴得很呢!”
李复不爽。
李复非常不爽。
家里缺不缺这点东西是一回事。
你李二凤的态度是一回事。
我要的是赏赐吗?
是你李二凤的态度。
你个李二抠。
那内侍仿佛完全没看到他这个人一样,办完了差事,就准备躬身告退。
李复终于忍不住了,他清了清嗓子,往前站了一步,,对着那正准备开溜的内侍,脸上挤出一个似笑非笑的表情:
“等等。”
内侍一愣,连忙停下脚步。
恭敬地转向李复,拱手行礼。
“殿下有何吩咐?”
内侍的脸上依旧带着职业性的谄媚的笑容,但是眼里多少带有一些疑惑。
这位殿下叫住自己,有事?
李复皮笑肉不笑的说道:“中官啊,你看,三位小殿下,陛下都给了赏赐,是吧?”
内侍不明所以,上头怎么交代,他就如实办差。
只能点头。
“是,是陛下隆恩。”
“那你看。”李复继续慢悠悠的说道:“我呢?”
“啊?”内侍懵懵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