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军将要增加披甲之士的数量,具体的数量,以及对防具种类的要求呢?”晋君周很关心这一件事情。
大家族比谁都渴望增加披甲之士的数量,他们也比较有条件拿出相应的资源。
在此前,几个卿位家族不是不想从楼氏获得更多的甲胄,单纯就是楼氏无法满足他们所需要的数量。
现在楼令提出增加披甲之士的数量,是不是意味着楼氏在甲胄的产能得到提升了呢?
“我们需要两千套,有现货?”郤至直接询问。
楼令颔首道:“有。我会安排队伍运过去。”
郤至简单点头。
怎么没有问价钱,以及怎么付账?
以楼氏和郤氏的交情,再加上两个家族深度捆绑,真的不至于在这种时候互相挖坑。
“我要七百套。”中行偃立刻跟上。
随后便是其他人,以郤氏提出来的数量最多,次之是范氏的一千八百套,邯郸氏和智氏最少。
那是郤氏和范氏都手握优良产粮地的底气。
而邯郸氏和智氏只提出要三百套,可能是积累不够,更加可以是不想引来过度的关注。
在智罃单独采购的那一会,无疑就是让其余人多看了他和中行偃几眼。
同为荀氏,分别采购?问题大得很啊!
那个时候,楼令不理解智罃为什么表现得那么不理智。
想要?哪怕是赊账,智罃不能私底下来找楼令谈吗?非得在这种场合讲出来,等于直接表达出与中行偃的不和。
小宗之主跟大宗之主不合,在一些场面上直接表现出来,基本上就是杀敌八百自损一千。
中行偃脸色极度难看,到了发作的边缘。
而智罃看上去没有任何的所谓。
楼令特别观察了一下士匄,发现士匄也是一副无所谓的模样,不免觉得不对劲。
范氏与荀氏是盟友关系,一旦荀氏发生内乱,怎么可能会不影响到范氏呢。
具体是什么情况,楼令会在后面持续关注,不能容忍的事情是在自己办公期间受到影响。
楼令原本是坐着讲话,变成站起来,还特别在中行偃和智罃周边来回踱步,警告意味相当浓。
刚才的话题被采购所打断。
楼令重新捡起关于增加披甲之士的话题,讲了一下为什么要增加。
在制作防具的产能方面,楼氏确确实实是做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后面精彩内容!
只不过,只要楼氏不提价就会显得很良心。
增加各个家族纳赋人员的披甲数量,对于国家一定是一件好事,对于各个家族来讲则是不一定。
并不是所有家族都富有,能够承担起采买防具的花费。
而对于卿位家族来说,各种资源渠道和人口基数摆在那里,只要持有的军备数量增多就是在实力上得到极大提升。
不管是卿位家族或其他家族,他们也不是非得向楼氏买不可。能够制作出合格的防具,完全可以自行生产啊。
增加纳赋人员的披甲数量,议题很顺溜得到通过。
还有下一个话题,并且这个话题才是真正的重量级。
“君上,诸位同僚。”楼令没有回去坐下,慎重招呼又环顾众人一圈,说道:“我们所将面对的必然是大争之世,万不可守旧不变。”
因为楼令没有事先跟谁通过气的关系,搞得他们困惑到底又要变什么。
“首先,国要有法。”楼令稍微讲解一下自己认为的法是什么,再总结道:“有律法可以遵循,国中将减少内耗。”
律法啊?这个范氏熟得很。
士匄非常赞同地说道:“我祖蒍在献公时期便已经提倡过了。”
当时的卿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