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详议武监(3 / 4)

苏泽看向定国公徐文壁道:

“这笔银元谁出,谁就能占据主动,这就是所谓财权。”

徐文壁明白了苏泽的意思。

如果武监的费用是外朝从国库出,那兵部就能在武监中占据更多的话语权。

而如果皇帝将这笔银元出了,那兵部就无法插手武监的财政事务。

徐文壁当然没办法这个时候就回答苏泽,他点头表示会向皇帝报告。

苏泽继续说道:

“接下来就是武监生的课程了。”

“既然要读书,总要有个学习的纲要,就像是读书人科举要以四书五经为纲一样,这武监生两年时间要学什么,怎么学,这些就是‘教务权’。”

徐文壁连连点头,苏泽接着说道:

“苏某的想法,是将两年的学制分成两半。”

“第一年先入学,学习兵法韬略,并习练武艺,再灌输以忠君爱国的理念。”

“第二年开始,则分为‘骑兵班’、‘步兵班’、‘炮兵班’,分别传授不同的兵种的操练和作战技巧。”

徐文壁眼睛一亮,果然苏泽是有办法的。

苏泽话锋一转说道:

“这教务权可以让给兵部,但是所编写的教材,必须要陛下亲自审定,而武监的教官,也必须要通过教务的考核才行,不能是纸上谈兵之辈,需要能领兵作战。”

徐文壁连连点头,他也明白了苏泽的意思。

编写教材这种繁琐的事情,还是交给文官比较好,反正只要皇帝最终把关就行了。

对于皇帝来说,教官的人选要比教材重要。

所以苏泽要求加上一点,教官也要完成同样的训练要求,也要能参与实战。

这一点就可以刷掉大部分的文官了。

徐文壁连连称赞,只是他也没有仔细想想,在大明旧有的勋贵和卫所体系中,同样也没有这样的教官。

如今能有这个素质的军官,大部分都在戚继光俞大猷他们编练的抗倭新军中。

当然,对于皇帝来说,这些也都是“自己人”。

苏泽埋下了伏笔后,接着说道:

“教务权说完了,人事权刚刚苏某也说了,最后就是考核权了。”

“如果最终考核权还在兵部手里,那武监还是要被兵部钳制。可若是褫夺兵部的授官之权,又有违祖制和《大明会典》,兵部又要再起议论。”

徐文壁连连点头,这也是皇帝最担忧的地方。

但是考核的权利,又是最重要的权利。

之所以这些勋贵和军户子弟,愿意来上武监,不就是为了自己的前途吗?

可如果最后的考核权还在兵部手里,那两年认真读书又有什么意义?

这也是皇帝最纠结的地方。

苏泽说道:

“下官倒是有一个办法。”

“苏翰林请讲!”

苏泽说道:

“其实这个办法也简单,就是将职位和差事分开。”

“职位和差事分开?”

苏泽点头说道:

“百户、千户、指挥使,这些是职位,武监生要承袭职位,还按照《大明会典》的规定,交给兵部确认。”

“但具体的差遣,则根据在武监中的成绩排名来。”

“排名靠前的武监生,可以优先选择更好的差遣,可以分到更容易立功的军队。”

苏泽这个办法,其实就和宋代的官制差不多。

百户、千户、指挥使,这些军中职位原本就是世袭的,苏泽想要乘机将这些职位虚无化,彻底变成只决定待遇的虚位。

然后在这个基础外,建立一套新军的差遣体系,也就是新的军官职位。

这样一来,就可以绕过兵部,同时又能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