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有了比较清晰的等阶制度。
宗外属地,就是明镜宗管辖的凡人地区,在这些地方有一些为明镜宗服务的非宗门武者,虽然没有加入明镜宗,但却为明镜宗服务,他们中有些比较优秀的,就有将自己持有命格的子嗣送入明镜宗的权利,而明镜宗也会每隔一段时间针对自己治下的区域进行遴选,选取合适的习武种子进入宗门。
其中,通过了最基础的测试后,这些习武种子便成了外门。
若是有命格,外门成为内门就是板上钉钉,甚至可以说,整个外门的锻炼和修行,都是为了让他们能在明镜宗山门中,适应宗门福地的影响,多催生出几个和明镜宗修行有关的持命种子,也即是内门。
内门,才是明镜宗真正的自己人。
外门超过一段时间后,若是还想要宗门的补贴,就需要为宗门工作服务。
而内门则不同,他们接取任务本质上是为了自我锻炼,提升命格,而他们修行的开销完全由宗门承担,是纯粹的脱产修行者。
到了这里,最关键的就来了。
明镜宗有数年一度的宗门大比,分内外门,外门是通过决胜提升位格,为胜利者催发命格。
而内门的优胜者和优秀者,不仅仅命格会有所提升,还可能会得到明镜宗长老和峰主的赏识,继而一步登天,成为殿中真传,在自己的师父手下学习,得授明镜宗最根本的大道传承。
若是安靖知晓,定然一瞬间就能明白:外门是义务教育,内门是高中,大比是高考,优秀者会被选中,成为真传,学习的过程中也要开始研究自己的武道,要准备日后不同导师手下的研究生生涯。
通过这样层层选拔,明镜宗的真传绝大部分都是潜力极高,天资聪颖,师父又非常喜爱的种子,其中出现神藏甚至是显圣真君的概率也极多。
景皇真君那一代,就培育出了两位真君,但景皇峰这一脉只需要一个人,所以第二峰旭光峰就出现了。
这个时候,两峰的关系也非常和谐,无非就是一个继承了老师的衣钵,一个需要自己打响自己的名字。
双峰话事人也可以一内一外,前者主持宗内事宜,后者开拓地域。
接下来的新出现的峰和殿也都是如此,为明镜宗增添新的部门,主持内部的生产建设,弹药符箓,武械守备和地脉阵法等工作。
听上去,相当合理。各峰各殿各司其职,内门弟子也可以通过学习特定的知识,表现出特定的能力,继而让自己更好地被相应的峰殿看上,继而尝试去成为真传。
但问题也就出现在这里。
并不是每一个优秀的内门弟子,都能被峰主们看重,成为新的真传。
这对于当初的明镜宗而言,是不可思议的。
因为当年的明镜宗实在是太小了,以至于任何一位有潜力的内门弟子,都必然会成为真传,成为为宗门添砖加瓦的一份子。
但现在,随着明镜宗逐步壮大,成为了上门之下的第一中门,内门弟子的数量数十倍于过去,可真传的数量却没有太大变动。
这些数量众多的内门弟子,只能为宗门服务,却始终得不到更进一步的可能。
因为资源不够吗?
或许。
但更多,是因为‘宗内山头’。
峰这一制度,让每一位峰主为了自己的传承,都要优中选优,保证自己下一代有可以延续自己一系的真人存在,他们宁缺毋滥,甚至宁肯空置真传之位,也绝对不降低标准。
这固然能保证各峰峰主都倾尽全力教导自己的学生,不至于藏私。
但,也会导致宗门内的阶级固化。
它最初,本就是为了将一部分优秀的修者从宗门整体中切割出来,成为宗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