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向好(1 / 2)

暖暖而生 司空执与 1871 字 1个月前

在农历三月初七,正值清明时,五井村的人们纷纷聚集在城北的小院里。

大家神情肃穆地站在一起,向北而设祭。他们摆放好香烛、祭品,然后静静地凝视着北方,仿佛能够透过时空的距离,与远在他乡的祖宗们遥遥相望。

虽然无法亲自到祖先的墓前祭拜,但通过这种隔空的方式,他们依然能够传递内心的哀思。

清明后的第二天,阳光明媚,微风拂面,正是出行的好时节。

夏一丰精神抖擞地带领着秦乐、余年等一行人,早早地来到了骡车停放的地方。

骡车整齐地排列着,每一辆都被擦拭得干干净净,车上装满了各种货物。

这些货物都是林氏商行精心准备的,其中包括林氏酒坊出品的越梦仙和果酒,以及林氏茶庄出品的越晨香茶叶,还有许多越州的特产。

除了这些自家的产品,还有一些是吴家委托林氏商行售卖的丝绸布匹。尽管吴家家主对林暖有些看不上,也不愿意将技术分享给她,但他也明白,多一条销路总是好的,当然这委托费自然不能少。

林暖和夏一丰并没有拒绝吴家的委托,他们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毕竟再过几年,城北的桑蚕业肯定会蓬勃发展,到时候他们自己也需要进行营销。所以,这次借着吴家的货物,正好可以先打开一轮市场。现在的东西又没有专利权,也没有商标意识,货好才是根本。

一切准备就绪后,夏一丰一声令下,五辆骡车缓缓启动,向着北方前进。

车轮滚滚,扬起一路尘土,仿佛在诉说着这次走商之旅的艰辛与期待。

至于张春强和陈行义所经营的林氏酒坊,那生意简直可以用“如火如荼”来形容!尽管清酒的供应仍然依赖于张氏,但这并没有阻碍酒坊的蓬勃发展。

每次张春强都会特意留存一部分清酒,然后尝试利用清酒去再次发酵。

成功概率不太行,有时候没几天就发霉了,有时候迟迟不见出酒。坏了的也不扔,都是粮食,猪不能吃的就给鸡鸭吃,反正也不怎么会浪费。

他坚信,只要自己不断地尝试、不断地试验,总有一天能够成功酿造出属于林氏酒坊的清酒。

到那时,张家酒业,哼哼,那就再会了!

当然还有林暖指点下进行的各类水果泡酒和单独用水果发酵酒,前者容易,夏一丰他们带的就是前者,后者一直在尝试!

林暖原本以为张春强想做酒坊掌柜,没有想到,他竟然是想做一个酿酒匠人。不错不错!技术最要紧了!

这让林暖对张春强的未来充满了期待。

陈行义在酒坊中的角色则主要是负责各项内务工作。他有条不紊地打理着酒坊的日常事务,确保一切都能顺利运转。

林氏陶坊现在由林福兼管,制陶师傅会根据林暖画的图做出各种样式的酒坛,壶底有一个非常隐蔽的标志“林氏”,这些酒坛装的酒将是南北走商的特色。

而江南用的酒坛则没有这个标志,毕竟和张家也是有协定的。

当然还有碗盘等生活用品也是生产行列,主要用于接下来酒楼和越州街。林暖让人在三月紧急制作了一批简单实用的木匣子,用来装碗盘套装。

养殖场更是不必说,那几头种猪在完成配种后,确认母猪怀孕后,三婶请人将种猪杀了,林暖觉得种猪肉膻气重,不想留,那就方便了城北村民,好多人赶到养殖场买猪肉,甚至还有城北镇民。

现在城北镇的已经算是林暖的势力范围,云玉辽虽然只是个秀才身,但其能力还是很强悍的,城北镇一点点在向好,镇民也比以前有活力多了。

三月中旬,越州街和林氏酒楼—越州宴全面竣工,青砖黛瓦,清雅自然。

前有宽阔的街道,街道旁是新栽的银杏树,银杏树栽植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