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王竞拍之事暂且按下不表,且说那大秦近来推行的人口统查。
说是统查,实则就是按原有户籍再登记一遍。
只不过此番额外加上了两项:国籍与族籍。
国籍自然是大秦。
亦有百姓梗着脖子不服,官员也不多言,只冷笑一声,将正在咸阳为抢地而争得面红耳赤的诸王文书拍在案上。
“瞧仔细了!尔等昔日君王皆已认大秦国籍,就连周天子后裔都自认秦人,尔等还敢不是?”
国籍一事,没得商量。
要么认了这大秦籍,乖乖当秦人。
要么麻溜收拾行囊,滚出大秦。
当然,大秦的本意并非要官逼民反,或强驱百姓。
故而那“族籍”一栏,便是留给百姓宣泄的出口。
官方建议:填报“华夏族”。
始皇内心何尝不想如汉朝般,以国号为族号,直接填“秦族”?
但很可惜,此路不通。
国籍为大秦,众人尚可忍忍、想通,毕竟大秦确已一统天下。
但族籍若填“秦族”,恐怕连老秦人都不见得个个心服口服。
故而,只能取个最大公约数——华夏。
反正官方只是建议填华夏族,听不听由你。
你想填苗、羌,甚或怀念故国,填个“燕族”、“齐族”,官员也不拦着。
只不过,落笔之后,官员会斜眼瞅着你,慢悠悠地再问一遍:“可想清楚了?真不填华夏族?”
若得肯定答复,官员便会长叹一声,似惋惜似嘲讽,然后“啪”地一声,在那户籍册上盖下官印。
“咦?天幕……天幕怎地看不见了?”刚选了“齐族”的那人忽地惊呼。
“天幕乃华夏之天幕!”
“阁下既已自绝于华夏,自然无福再观天象了。”
官员扬了扬手中墨迹未干的户籍纸,那大秦帝国齐族人几个字格外刺眼。
那人顿时慌了神,一把抢过纸张撕得粉碎。
又扑通跪地,对着天空连连磕头:“天幕在上,小民知错了!”
“小民祖祖辈辈皆是华夏人,我是华夏人啊!”
官员轻嗤一声,语气带着几分戏谑:“省省吧,别白费力气了。”
“儒家那帮人早已实验明白,能看见天幕者,唯有两种情况会失此殊荣。”
“其一,被陛下亲自下旨剥夺资格。”
“然陛下仁厚,即便尔等心怀故国,暗思反秦,亦未行此绝罚。”
“其二嘛,”官员指了指满地纸屑,摊手道,“便是如阁下这般,自弃华夏身份之人。”
失籍者哀哀求告:“那、那小人重新登记,我是大秦帝国华夏族人。”
官员耸肩,模仿着后世腔调:“太容易得到的东西,人总是不懂的珍惜。”
“华夏身份,尊贵无比,岂是你想要就要,想不要就不要的?”
“故凡自弃华夏身份者,若想重归华夏,须经三关:申请、证明、功绩核算。”
“申请,就是重写请求书。”
“证明,需得十户邻里作保,证明你确是华夏苗裔。”
“至于功绩?”官员语调一转,带着训斥,“天幕独厚华夏,这是何等恩典?”
“你竟自愿放弃,简直可恨!”
“故须立下功绩,方能赎罪回归,否则何以警示后人?”
“大至发明创造、促进民族团结,小至种田种得好、安分守法,皆可计入功绩。”
“自有专人为你记录,达标之后,方可奏请陛下,恢复你的华夏身份。”
是优点学得快,还是糟粕学的快?
自然是糟粕。
那失籍之人立刻跪地叩首,口呼“青天大老爷”,急问种地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