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更多的规矩,带着更高的期许接踵而至,孙毅杰感觉身上压着的重量不断加重,这些重量沉甸甸地压在他身上,让他呼吸困难。
父母的期望很快不再满足于听话,开始寻求更直观,更具象的证明,比如成绩单上的数字,这些数字成了检验他们教育成果的终极证明。
孙毅杰嘴上虽应着“我明白了”四个字,实则心里却躁动不已,就像关着一头躁动不安的野兽。他热爱奔跑,热爱在球场上挥汗如雨时那种身心合一的酣畅淋漓。但他讨厌,讨厌被钉在书桌前,面对那些枯燥的公式,和拗口的古文,那些东西在他脑子里,如同浆糊一样搅不动,也根本不想去搅动。
或许他的脑子就是一团浆糊。
因而,当惨淡的成绩单再次摆在父母面前时,以前还算温和的“讲道理”,瞬间切换成了严厉的斥责。孙毅杰只觉得厌烦,却又无力反抗,只能默不作声。父母看见他默不作声,知晓见言语无效,父母便祭出了更狠的招数,让儿子遵守详尽到分钟的生活作息表。
详细到几点起床,几点学习,几点吃饭,几点休息……精确得就像是监狱的日程,儿子成了囚犯。而日程表中可怜的一点“休闲时间”,必须拼命表现才能换来,反倒成了一种奢侈的“恩赐”。
“知道了,别烦我。”最终,孙毅杰第一次吼出了这句话,声音不大,却像块石头砸进了本该平静生活,平静的家庭突起涟漪。
父母当然愣住了,脸上写满了惊愕和受伤。但只停顿了几秒,嘴上的道理又机关枪一样开始了新一轮的饱和攻击。
“知道了。别烦我。”孙毅杰只好再次提高了音量,几乎是吼出来的。这句话也从此成了他面对父母唠叨时最锋利的武器,也是他唯一可以做的事。这个双职工家庭,也从此陷入了一场旷日持久的,亲人之间的,无声的拉锯战。
升入初中,孙毅杰体内积压的不良能量终于迎来彻底爆发了。他开始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成为了叛逆学生。他尤其痛恨那些满口大道理的人。但班上总有那么几个喜欢讲道理的人,还特别喜欢引经据典,对他指手画脚。起初孙毅杰还试图争辩,但很快他就发现,在那些弯弯绕绕的逻辑面前,自己那张笨嘴根本占不到便宜。直到一次激烈的口角后,对方推搡了他一下,孙毅杰热血上头,想都没想,一拳就挥了过去。
“砰。”对方应声倒地,捂着鼻子,眼泪鼻血糊了一脸,样子狼狈极了。但是,周围瞬间安静了。孙毅杰看着自己的拳头,又看看地上那位被打的同学,终于明白到,原来,拳头比道理更有说服力,他感觉在这场争吵中获胜了。
谁不服,那就打到他服软。还得多亏父母精心调配的营养餐,让自己有比他人强健的体魄,让他在同龄人中总有爆表的武力值。不服,打到服。孙毅杰尝到这次甜头,立马就喜欢上用拳头解决问题的方式,他喜欢这种直接二高效的方式解决问题。
孙毅杰是幸运的,他这股几乎要失控的戾气,最终被校篮球队的教练敏锐地捕捉到了。教练像驯服一匹烈马,费尽心思把孙毅杰招进了篮球队。
在篮球队,每个人的身体素质都不一般,在长期激烈的对抗中,在团队的配合中,孙毅杰开始沉浸在追逐胜利的渴望中。孙毅杰那股横冲直撞的破坏力也终于找到了正确的宣泄的出口。通过用汗水浸透球衣,通过球场上的激烈对抗,孙毅杰开始慢慢转变,篮球场也渐渐成了他的救赎之地。孙毅杰在篮球场上学会了收敛锋芒,也第一次真正体会到了集体带来的归属感和荣誉感。
孙毅杰凭借出色的篮球天赋和刻苦的训练,幸运以体育特长生的身份,考入了现在这所大学。孙毅杰当然开心,以为这终于可以彻底摆脱了父母的掌控,可以去拥抱梦寐以求的自由生活。但他并不知道的是,为了让他能顺利进入这所大学,父亲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