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六章、声名所累(1 / 5)

复山河 新海月1 5478 字 1个月前

京师,吕府。

“吕兄,邀请我等过来,不知所谓何事?”

乐向松笑呵呵的问道。

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文官集团的高层完蛋,他们这些人第二梯队的文官,成为了最大受益者。

北虏撤军,大虞朝的重心,将从军事转向政治。

朝廷要正常运转,空缺的位置,总得有人去填上。

以往没有多少存在感的他们,现在一个个都成了阁臣和六部尚书的备选。

“乐兄,何必明知故问呢!”

“宫中传出消息,陛下有意在下一次大朝会上,选拔贤才增补朝中空缺的岗位。

现在有资格参与竞争的,除了我们这些侍郎外,就是在各地任职的督抚。

三大总督都是武将,不会和我们竞争。

其他一众巡抚,虽然不乏有政绩者,但并无明显优势。

尤其是南方一众巡抚,他们还要牵制三大总督,调动的可能性更小。

入阁之争,主要集中在京中。

以我们几人的资历,就算入不了阁,六部尚书、左都御史这些要职,总能谋划一二。”

吕凌风坦言道。

官场上,自己不去争取,就甭指望天上掉馅儿饼下来。

大家能够身居高位,每一步都是和同僚争抢出来的。

一步登天入阁,自然是最好的选择。

退而求其次,向前迈进一步担任其他衙门主官,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吕兄,恐怕要让你失望了。

陛下流露出来的意思,摆明是准备让勋贵和外戚,一起参与竞争。

勋贵系势力壮大的太快,继续放任他们在地方上任职,很容易出现藩镇割据。

除了镇守安南的汉水侯外,成国公和镇远侯多半会留在京中。

左右督抚的职位,想要安置他们二人,明显差点儿意思。

阁臣中大概率会有两个位置,留给他们二人。

他们都是先帝留下的辅政大臣,一旦进入内阁,朝野上下无人能与之抗衡。

几乎预定了首辅和次辅的位置。

其他要职中,大概率也会再腾出一些位置,给勋贵和外戚。”

乐向松摇了摇头说道。

文武之争,实在是太过凶险。

在几个月之前,文官集团还占据着优势,转眼的功夫就受到全面压制。

皇帝在政治上,虽然对他们有所偏向,但也要考虑实际情况。

勋贵和外戚集团成为了实质性大赢家,人家费了那么大的劲儿,肯定不能白忙活。

为了避免勋贵外戚离心离德,朝廷必须拿出实质性好处进行安抚。

锅里的饭一共就这么多,有人想多吃,自然就有人要少吃。

政治斗争中失败的文官集团,就是这轮利益分配的受害者。

闹肯定是要闹的,不过能够有多少效果,谁也说不清楚。

当刀架在脖子上那一刻,圣贤书能够发挥的作用有限。

以往文官集团的主力南方士绅集团,现在被勋贵集团拿捏住了软肋。

文斗搞不定的事情,人家可以物理消除。

对南方士绅来说,赶紧把这群活祖宗送走,才是首要任务。

北方士绅没受到勋贵的威胁,却遇上了北虏这个更不讲道理的存在。

勋贵们收税,还遵守朝廷法度,北虏可是直接明抢。

人家不光劫掠,还肆无忌惮的杀人,动不动还玩儿屠城游戏。

调南兵北上,抵御北虏入侵,成为了大家潜在的共识。

永宁帝的做法,看似是灵光一闪,实际上也暗自契合了士绅集团的利益。

真正受损的,还是朝堂上的文官,他们手中的权柄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