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1章 刺客来袭,吕雉的恐慌!(1 / 2)

但这个时候的吕雉却完全不同,高要虽然给予了吕雉发挥能力的机会,但并没有让吕雉有机会涉足于政治问题,而且对于外戚的高要也没有过于倚重过,反倒是外戚完全依附于高要,

而吕公自以为是的想要反叛,虽然事情最后被淡化处理,但也算是彻底彻底隔绝了吕雉有机会接触政治的机会,甚至手中的权柄都被高要大大的削减,

这也就导致了这个时候事发突然,高要能够在这个时候依旧将大权交给了吕雉,这让吕雉十分兴奋,这已经说明了自己在高要心中的地位,但难也难在了这里,很多的事情吕雉并没有多少处理的经验,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要不是有着李钊的帮助早就撑不住了,

殿内烛火通明,将吕雉伏案的影子拉得悠长,投在绘有玄鸟纹样的宫墙上,微微晃动。铜灯树上的烛泪无声堆叠,一如她案头越积越高的竹简与帛书。

夜已极深,万籁俱寂,唯有笔尖刮过竹简的沙沙声,以及偶尔传来的、远处宫墙上传来的隐约更梆声,提示着时间的流逝。她正全神贯注于咸阳城的坊市规划与粮草调度图中,眉心微蹙,李钊傍晚时分呈上的几条建议仍在脑中盘旋,需她权衡定夺。

就在此时,一阵急促却极力压抑的脚步声打破了殿中的宁静。一名身着淡粉宫装的侍女步履匆匆地踏入殿门,她的呼吸因快步而行略显急促,脸上带着一丝未能完全掩饰的惊惶。

“主母,”她屈膝行礼,声音带着不易察觉的微颤,“东门位置有火光出现,火光窜动,并非寻常灯火,疑似……疑似出现了祸乱!”

吕雉闻言,自案牍中缓缓抬起头。烛光映照下,她的面容略显疲惫,但眼神依旧锐利。她并未立刻显露出惊慌,只是微微皱起了眉头,仿佛在判断这消息的轻重。她的思绪从复杂的政务中被短暂抽离,投向了侍女所描述的场景。东门?那是咸阳城内相对繁华的区域,也是驻防重点,南境军的精锐大多布防于此。

“火光?”吕雉重复了一句,语气中带着审慎的探究,“可有值守兵丁前来禀报?有无军报传来?”她下意识地认为,若真有大规模骚乱,训练有素的南境军必定会第一时间层层上报,直至她这里。

咸阳城外虽有强敌环伺,令人不敢松懈,但城内,自高要离去后,已由他一手带出的南境军全面接管,戒备森严,法度森严。她难以想象,有何人敢如此公然在咸阳宫内苑附近、乃至城内核心区域制造事端?这种可能性在她看来微乎其微,或许是哪处不慎走水,引发了骚动,被侍女误判了。

侍女连忙摇头,神色更加不安:“回主母,并未有军士前来禀报。正是因无人通报,奴婢才觉得蹊跷,那火光看着实在不寻常。主母,夜色已深,情势未明,要不然……您还是先行移驾后殿之中暂歇?那里更为隐蔽安全。待前方兵丁探查清楚,说明详细情况之后,再行处置,如何?”侍女的建议透着显而易见的担忧,她深恐万一真有变故,会危及主母安危。

吕雉的目光却已重新落回了案上的城防图。她沉吟片刻,摆了摆手。高要将这千斤重担交予她,岂能因一点未经验证的火光迹象就自乱阵脚,躲入后殿?这岂非显得她怯懦无能?她想起高要交托权力时那深不可测的眼神,那其中蕴含的考验意味远远多过信任。

“无妨,”她的声音恢复了平静,甚至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淡然,“些许小乱而已,或许是民户失慎走水,惊动了众人,无伤大雅。不必过度惊慌。”她顿了顿,指尖在案几上轻轻一点,“即刻派遣两名稳妥的内侍,持宫令前往东门方向查探,命他们看清虚实,速速回报于本宫!不得有误。”

“喏!”侍女见吕雉心意已决,不敢再多言,恭敬地应了一声,转身快步走向殿门,准备去传达命令。

殿内重新恢复了寂静,但先前那种全神贯注的氛围已被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