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的顾虑:
军心士气,楚军刚受重创,士气低落,强行攻城代价巨大,且胜负难料。
后方威胁: 那支失踪的数千骑兵,像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头顶,让他不敢全力攻城,必须分兵防备粮道和后路。
继续强攻这座看似得到增援的坚城,是否值得?会不会是南境军的诱敌深入之计?
项羽的退兵,更多是基于战术层面的风险和不确定性的评估,是一种谨慎的选择。
因此,高要的空城计,是巧妙地利用了项羽暂时的疑虑、楚军的恐惧和战场的不确定性。它成功了,但这种成功是脆弱且暂时的。
高要心中雪亮,项羽的退却只是权宜之计。一旦楚军的斥候探明那支骑兵的去向,一旦项羽冷静下来识破虚实,或者一旦他克服了疑虑决定不惜代价……狂风暴雨般的攻击随时会再次降临。
他现在每一分每一秒的“表演”,都是在为萧何争取调度郡兵布防、为城墙争取修复时间、为士兵争取恢复体力的宝贵机会。他不能有任何失误,必须将这出空城计唱到最后一刻,唱到真正的转机出现,或者……唱到城破身亡。
时间仿佛凝固了许久。城头上,高要如同一尊冰冷的铁像,维持着那副深不可测的威严姿态,实则内心早已波涛汹涌,每一秒都如同一个世纪般漫长。他全部的意志力都用来压制身体的疲惫和内心的狂跳,生怕露出一丝破绽。
终于,城下楚军阵营中再次传来清晰而沉闷的号角声——那是全军后撤的指令!紧接着,庞大的楚军队伍开始如同退潮的黑色海水般,带着一种不甘却又井然有序的态势,缓缓向后退去。旌旗依旧招展,但却难掩一种受挫后的沉闷气息。
项羽,这位力能扛鼎、勇冠三军的西楚霸王,在巨大的疑虑和未知的风险面前,最终未能压下全部的赌性。他不愿意将自己麾下这支精锐楚军的命运,完全押注在一场胜负难料、且可能暗藏巨大陷阱的攻城战上。对于五千骑兵去向的担忧、对阳平关可能得到增援的猜测、以及军心亟待恢复的现实,压倒了他立刻踏平此关的冲动。他选择了暂时撤退,重新审视局势,等待进一步的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