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意尔康(1 / 2)

(本章刘汉东的故事致敬我的偶像)

许新木哈哈大笑,“必须的!必须让逼养知道天高地厚!”

随即两人相视大笑,只有江晨梦被两个人粗鄙不堪的语言搞得眉头紧皱,笑不出来。

酒菜上齐,大块儿的驴肉煮好后,几乎不切堆在大铁盆里摆在桌子上,两人喝了开场酒后,客气两句就用手抱着大块儿驴肉抱着啃,好不爽快。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两人一见如故,聊得十分投机。

为了增进距离,许新木故意讲了小时候自己父母在市里工作,没时间照顾自己,自己跟着爷爷在县里生活,过得那些苦日子。

又说自己高二之前只知道打架疯玩,高三刚开学的时候,爷爷生病去世,躺在病床上握着许新木的手说自己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小新木了,哽咽着说小新木你一定要好好学习,考上大学找个好工作,不然自己没脸下去见你奶奶啊!

从这里开始,许新木才开始了独自一人在宁零县高中的住宿生活,优秀的基因加上聪明的大脑,经过一年的苦读,终于考上了专科警校,改变了命运。

刘汉东喝的脸色通红,说话都大舌头了。

许新木的讲述听得他热泪盈眶,忍不住也开始讲起了自己鲜为人知的过去。

“初中毕业以后,家里没钱供我读高中,我只好去打工。”

刘汉东的眼神变得悠远,仿佛回到了那个艰苦的岁月,“1988年夏天,那年我14岁,在宁零县火车站的货运点干力工。”

“火车站在宁零县最南边,我家在宁零县最北边,每天上下班要步行走三个小时的路,天不亮就出发,夜深了才到家。风霜雨雪,从不间断。”

许新木和江晨梦暗暗点头,两个人都能想象得到一个14岁的少年每天都迎着风雪走3个小时路的画面。

虽然说出来只是一句话,但是背后的艰辛和痛苦恐怕是难以想象的。

刘汉东的声音渐渐激动,猛地将杯中的酒一饮而尽,“我从没觉得苦,因为根本没见过真正的甜。也没觉得绝望,因为我知道,干力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辈子只能干力工。”

“我在货运点干了一年,直到铁路改革,辞退临时工。那时候我最想买的是自行车,因为上下班实在太辛苦了。我毫不夸张,一双布鞋最多穿一个月,鞋底就磨穿了。磨穿之后,有时候让奶奶帮我重新纳个鞋底子,有时候就自己凑合补一补接着穿。”

“下班的路上,新武南路供销社南边当时是家百货商店,我看着橱窗里一辆飞鸽28寸自行车,198元,”他用手比划着,"黑色的,锃亮锃亮的,轮子上亮银色的不锈钢辐条闪着诱人的光泽,前轮32根,后轮40根,别提多好看了。”

“每天路过,我都会停下来,在窗外看一眼那辆自行车,但最终还是没买,把攒下来的钱找路子送了礼,换取了一个当兵的名额。”

“从此,改变了自己的人生。”刘汉东闭上了眼,眼角有晶莹划过。“自行车不能改变命运,钱也不能,但送礼可以。”

许新木和江晨梦默然无语,心情复杂,百感交集。他们一时间觉得刘汉东的少年时期很令人心疼,又觉得他总结的道理不对,但是却无从反驳,尤其是江晨梦,她很想反驳刘汉东的话,但是想了又想,却不知道说什么。

良久,许新木才红着眼眶用力拍了拍刘汉东的肩膀,“爷们,你是条汉子。”

江晨梦看了一眼许新木,想起了此行的目的,也轻声附和:“都过去了,现在日子都好了。”

许新木也说:“就是,你看你现在不仅穿上皮鞋了,甚至都穿上意尔康了。意大利进口货,多气派!”

刘汉东也夹着眼泪哈哈大笑,连连摆手,“不值钱,不值钱。”但他没说,这是他前年过生日的时候,媳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