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尾声(2 / 3)

望。

秦浩冲孙思邈拱了拱手:

长孙皇后见状上前死死握住秦浩的手:

此后,小兕子就住在了秦浩家里,每天早上秦浩会给她推宫活血,到了晚上入睡前,再使用真气梳理她体内的经脉,由于小兕子年纪还太小,秦浩也不敢用力过猛,只能是徐徐图之。

好在小兕子天性开朗,倒也没有太过害怕,反倒觉得待在宫外比皇宫里要有意思多了。

........

贞观八年正月,在李世民的授意下,吏部对长安下辖的23个县进行了全方位的清查,说是清查,实际上是派了一百名书院学生前往各个县收集数据,例如人口、商品价格、粮食产量等等。

外界对于李世民此举议论纷纷,那些世家大族更是如坐针毡,朝廷不少大臣也都是十分疑惑。

不过秦浩知道,李世民正在兑现自己的承诺,在推行官吏改革制度后,他又要朝着税收下刀子了。

大唐并不富有,甚至可以说是贫穷,哪怕是这两年有了土豆之后,收上

来的粮食增加了不少,可国库依旧是空的。

军队要养,朝廷官员的俸禄要发,皇室勋贵的赏赐也要发,这些都要从税收里来。

老百姓太穷了,从他们身上是收不上来多少税的,只能从商税上想办法。

李世民的这次行动,就是要先将长安下辖的23个县作为试点,进行商税改革,如果试点效果好,再开始一点点推广到整个大唐。

整个贞观八年的冬季,对于长安下辖23个县的县令来说,无疑是漫长且煎熬的。

一开始他们还觉得,书院那些还没毕业的学生,应该很好糊弄,可是当他们真正接触到这些学生后,很快就发现,这帮小孩简直就像是怪物一样,不仅精通算数,对大唐律更是滚瓜烂熟,但凡有一点纰漏都会被他们找出来,记录在案。

一直到贞观三月,书院开学,这些县令才算是长出一口气,总算是把这些给送走了。

不过很快他们中大多数人就高兴不起来了,根据书院学生收集上来的数据,23个县的县令中有17个被评了丙等,四个县拿到了丁等的评级,两个乙等,甲等的愣是一个都没有。

李世民面子上也有些挂不住,天子脚下尚且如此,其他地方岂不是更加触目惊心?

这也让李世民坚定了改革的决心,他要的盛世绝不是粉饰太平的盛世,他要让大唐百姓居者有其屋,吃得饱穿得暖,那才叫做太平盛世!

于是,书院再度进行了扩建,这次是由工部督建,整个玉山脚下所有的土地全都纳入了书院范围,如果说以前书院还只是一个小镇,这次扩建之后,书院的规模就比得上一个城市了。

{();} (ex){}  不出意外,书院扩建伴随的自然是扩招,按照李世民的想法,书院现在每年招生还不到四百人,实在是太少了,大唐如此广袤的土地,需要很多优秀的官吏去治理,而且他并不是一个守成之君,大唐在他的带领下,一定会开辟更大的疆土。

扩招,一定要扩招!

于是,玉山书院九月份的公开考试上足足录取了一千名学生,李世民站在城门上,看着朱雀大街乌泱泱围观放榜的人们,不禁意气风发,高呼:天下英才尽入吾彀中。

不过,李世民的好心情仅仅只维持到贞观八年的冬季。

前方传来紧急军情,吐谷浑集结大军入侵凉州。

朝会上,程咬金等一众武将各个奋勇争先,这两年大唐风平浪静,闲得他们骨头都生锈了,可算是又有仗打了。

而且很有意思的一点,这回就连一向反对征战的房玄龄等文臣都没有吭声。

至于他们不吭声的原因也很简单,粮仓里的粮草快堆满了,特别是土豆不像小麦稻米那么耐放,得赶紧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