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取得优势之前,他们的竞争会比较小。
然后,晋国那些得到分封的人,他们是站在胜利者的角度,恐怕危机感会比较弱。
一边正处在意气风发的阶段,另一边深深没有安全感,不是从晋国被分封出去国家的联合更容易被瓦解吗?
也许到时候都不用老牌国家做什么,处在人生意气风发阶段的那些新封国之主,他们就会主动搞事了。
晋天子坐天下,一开始就存在两个阵营,懂点政治都该知道一颗火星落下去,马上就是遍处烽烟的格局。
“姑祖父,侄有疑问。”中行吴这一天找到楼令,脸上表情看着很差。
娇姬是中行吴的堂姑祖,她的丈夫楼令自然是中行吴的堂姑祖父。只是中行吴绝不会刻意在姑祖父前面加一个“堂”字。
用亲戚的称呼?那就是私事。
楼令难掩疲惫的笑了笑:“且说。”
“叔祖父要迁徙封地一事,是姑祖父给得建议吗?”中行吴问道。
智罃想要迁徙封地的事情,终究还是被中行吴知晓了啊?听中行吴那么问,摆明就是存在误会,难怪中行吴敢对楼令甩脸子了。
中行氏和智氏都属于荀氏,中行吴还是荀氏之主,眼见着家族要分裂,有可能是受到外人的干涉,哪位宗主还能和颜欢色?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
楼令的表情沉了下去,反问道:“谁告诉你是出自我的建议?”
中行吴在沉默中死死盯着楼令,两人眼睛进行了长时间的对视。
不能干涉其他家族的内部事务,乃是贵族的做人准则。要是进行干涉,等于说进行了宣战,双方都别想着安好了。
今天这一出,讲实话对楼令来说比较意外。
不太好说,到底是不是智罃脑子坏掉,拿出楼令来试图压住中行吴,达到智氏迁徙到商於之地的目标。而这并非不可能。
如果是中行吴从其它渠道得知智罃要将智氏迁徙到商於之地,误以为是楼令给智罃出的主意,进行怀疑的原因就会有点多了。
很早之前,也就是中行偃还没有变成中行献子的时候,的确发生过楼令给智罃规划发展路线的事情。当时楼令建议智罃去攻下伊洛之戎的地盘,进而吞并陆浑戎和蛮氏。
在中行献子一直针对智氏的情况下,智罃要是真能够办到那些,一下子会让智氏立于不败之地。可惜的事情是智罃没有做到,白白错过了那一次的好机会。
都说凡走过必留下痕迹,中行吴因为楼令给智罃出过主意,听说智罃要将智氏迁徙到商於之地,马上认为是楼令给的建议,不算是情有可原吗?
另一点,娇姬是智罃的同胞妹妹,智罃是楼令的大舅哥,楼令给予深陷危机的大舅哥智罃寻找出路,一样属于合情合理。
所有的不合理上面有提到,贵族参与或干涉到某个家族的内部事务,甭管是不是有亲戚关系,一概能够视为进行宣战。
若是楼令真的给了智罃那样的建议,说什么都不能让中行吴忍耐,一切只因为选择忍耐,会让中行吴的道义慢慢消失,日后再清算智罃或与楼氏开战,不存在道义无法让周边的人团结,对其他家族求援也很容易被漠视。
这一次真是楼令干涉荀氏的内部事务,即便是楼氏主母来自智氏也不行,干涉荀氏内部事务就是真的进行了干涉。其他家族不想类似的事情发生在自家,他们哪怕不站在荀氏这一边参战,也要站出来指责楼氏,起码指责娇姬在乱搞。
到时候超大概率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舆论对楼氏不利,要么楼令收手,不然就是娇姬站出来帮楼氏解释。只要其中一件事情发生,中行吴阻止楼氏插手的目标就达到了。
要是楼令很干脆的承认,直接告诉中行吴说“没错,我就是给了智罃那样的建议”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