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是很难的。
“如此,多谢了。”巴怀知道楼令是晋国的中军将,又不是那么清楚中军将在晋国意味着什么,认知中就是一个统兵大将。
因为那种认知,巴怀没有过度献媚,简单道谢就告辞了。
楼令可是等了很久才等来巴国派来使者,等来之后只是进行有限的交流,瞅着挺矛盾的。
可是,楼令真不用亲自跟巴国使者密切交流,能够交给其他人来办。
讲一个事实,楼令日理万机,哪有可能将全部的精力放在巴怀身上。
只要巴国在东出,对于楼令来说就已经足够。
晋国可以控制巴国的东出,东出之后的巴人会对楚人干什么,不用晋人去蛊惑,巴人就会主动对楚人干了。
所以了,巴人选择东出之后,很多事情就已经注定,不用楼令去谱写剧本与操控,巴人会扮演好吸引楚人仇恨的角色。
不久之后,郤至才过来。
“来了就送走啊?”郤至问道。
楼令说道:“尽快让巴人知道他们能够知道的事情,好让他们有胆量加速东出。”
郤至也不问巴人东出会不会侵害晋国的利益:“那我们是不是很快就能够回国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后面精彩内容!
“安排好驻军,我们便回国。”楼令答道。
算一算时间,他们从出征到现在已经过去将近两年,将士们想不想家另说,一群一家之主可是积累了蛮多的家务事,达成回国的条件就不能再继续拖了。
倒也不是非等来巴国使者不可,更多的原因是楚国残存势力的反应。
目前楚国的主力确认在讨伐杨越。
遭遇入侵的杨越向周边势力求援,他们跟响应的势力组成联军,与楚军在后世的洞庭湖周边激战。
楼令一直在纳闷的事情是,杨越或其他遭到楚军侵略的势力,他们怎么不试图联络晋国。难道是他们不知道晋国的存在,或不知道晋军攻克的楚国的都城?
互相之间隔得太远,没有太完善的政治架构,南方各异邦不知道晋国的存在,真没有什么好奇怪的。
晋国与齐国距离燕国不算远吧?他们在百多年的时间里面,闹到连燕国是否健在都无法判定。
难道是晋国或齐国没有派人去找?好像……,两国还真就没有派人找过。
那些都不离奇,最为离奇的事情是天上卫星密密麻麻,西大的不少人认定东亚只有一个国家,棒子、脚盆、猴子全是中国人。
楼令早就已经在安排驻军事宜。
出征了两年多的将士,他们肯定是要回国。
楼令的安排是,下军南下驻扎到汉江平原,郑地征召新的一批部队驻扎到南阳盆地,他们抵达各支的节点驻守之后,出征两年多的部队启程回国。
不出意外的话,过来接班的部队一个月之内就会抵达,分布在楚地各处的晋军已经在做撤离的准备。
晋军在楚地扫荡了一年多,抓住任何一个能够找到的楚人,搜刮了所有认为有价值的物资。
由于缴获巨量的关系,并且军事行动维持的时间太长,高层对下面管控力度有所降低,包容性也变得更大,出征人员的包裹里或多或少有一些战利品。
对于“士”、“徒”、“羡”仅限于包裹可收纳之物,并不允许一车又一车的装。
到了“大夫”级别会得到更多的宽容,例如默许能够装上一车。
在楚地的卿大夫不担忧军纪变坏,使得晋军降低战斗力吗?
通俗来说就是,特殊情况需要特殊的处理。
大军征战两年,转战数千里之遥,真要是什么都限制得死死,高层吃的满嘴流油,下面的人只光负责流血,军队不出现哗变,高层也要落得一个不得军心的下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