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国是一个很古老的国家,他们长期受到楚国的入侵,百年以内被楚国占领了不少土地。
想从北边进入巴国的话,队伍的人少了可能会进去就失踪,人一多却无法保证后勤。
楚国跟巴国的接壤处有现成的通道,只是想大规模入侵一样难以保障后勤供应。
所以,楚国对巴国的用兵历来很难超过两万,入侵的速度也就缓慢了很多。
当前还没有瞿塘关,那是战国时期才筑造的一座关隘。
晋国几次尝试联系巴国,派去的人全部变得了无音讯。
楼令私下也派人去过巴国,派去的人大部分失踪,跑回的人述说了自己的经历。
根据幸存者的讲述,沿途野兽多到夸张,无论白天还是夜间没有丝毫的安全可言;然后,当地人凶恶且狡猾,互相看到对方明着攻击不提,会假装友好进行招待再突然间动手。
根据描述,巴地那一边无比蛮荒,并且异常的排外。
楼令知道巴地很长时间内没有得到良好开发,里面的人确实也是非常排外,而且官方与民间对外的态度绝对矛盾。
该怎么说呢?巴国的中枢并不排斥与外界建立连接,乃至于很渴望跟外界接轨,可是民间对外界有着极其夸张的警惕心。
巴人排外在秦国统治期间得到极大的改善,然而那是秦军一再对巴地进行梳理,以及都江堰被建成之后的事情了。
秦军怎么梳理的巴地?当然是各种杀戮,谁不服就杀谁。
另一方面,秦国开发蜀地的同时,一样给巴地创造利益。
秦国就那么双管齐下,形成了对巴地的统治,其中一些投靠秦国的大族出了大力气。
“我们对巴国根本没有多少了解啊?”郤至能够从‘祸水东引’的字面意思,猜出大概是什么意思。
楼令笑着说道:“我们不需要多么了解巴国,只要巴军在楚地大肆进行杀戮就可以了。”
其实,郤至对巴国的了解仅限于知道巴国站在以姬周为首的联军一边,曾经一块讨伐过殷商,后面有限地参加了几次会盟。
晋国当然没有跟巴国的中枢联系过,何从谈有过交流?
楼令猜测巴国军队进入楚地会大肆杀戮,根由在于他派去那些人的阐述,加上楚国一直在入侵巴国。
其实吧,能够在哪里都展现出良好姿态的军队在历史长河里面一点都不多,多数国家的军队走到哪破坏到哪才是一种常态。
在诸夏大地这一边,古典时期的列国军队对非参战人员保持克制,也仅限在于古典时代。
其他文明?他们只有史诗而没有历史,只是史诗里面也没敢写军队有多么良善。
“即便存在克制,巴军很难将克制保持下去。”楼令说道。
楚人一定会反抗。
如果楚人无法激怒巴军,可以由晋人假扮楚人去完成啊。
别说什么手段下作。
文明与文明的竞争从来都是血淋淋,轮到需要克制这种玩意的时候,无非就是互相难以消灭掉对方,形成了一种僵持。
“那岂不是要让巴国大肆占领楚地?”郤至只关心这个。
楼令就实说道:“好与坏需要有一个对比。只有巴军比我们更坏,才能显示出我们的好。”
讲实话,晋军虽然没有在楚地大肆杀戮,但是晋国对楚国可一点都不温柔。
轮到晋军的确是在楚地进行掳掠,可是巴军走到哪杀戮到哪,看看到时候楚人会更痛恨谁。
郤至说起了一件新的事情:“一天前,君上传来通知,他与杨要来‘郢’。”
“君上和杨要来?”楼令倒是没有感到多么意外。
算一算时间,晋军攻克“郢”的消息是该传到“新田”了。
知道己方的南征军攻克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