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意有所图。
楼令对于某些地方的季节气候变化少,一点都不感到意外或困惑。
有什么好意外或困惑的地方?南极和北极一年四季还都是冬季呢。
整体来看,其实是看热带、亚热带,温带以及区分地形的气候。每一个地方都有它的特性。
比如南亚在现代是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当地就非常适合耕作,稻米普遍一年成熟三次,甚至种子丢地里,不用精心照顾也能够长得很好;当地也有着丰富的水果种类,哪怕是不耕作也不会被饿死。
春秋时期的诸夏大地,气候跟现代并不一样。
楚地这一边就是处在热带季风气候状态,现代南亚的农业条件怎么样,楚地的农业环境就是那个样。
当然了,楚地的水果种类没有南亚那么丰富。
智罃不懂什么热带、温带之类,他只知道楚地的气候极其适合耕作。
“你这是想划地为领?问题是你守得住吗?”郤至比较耿直发问。
智罃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地方,说道:“我当然不会马上搬过来,可是楚地真的是一个好地方。”
申生在内而亡,重耳在外而安,道理可不止教会晋人要懂得规避风险,更述说着一个事实,有晋国在背后当后盾,愿意向外开拓是一条很好的出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后面更精彩!
以智氏的实力,他们在晋国本土种田,根本不可能短时间内强盛起来。
很清楚那个事实的智罃,他虽然已经老迈,但是仍有很大的冒险精神。
所以,郤至猜对了,智罃真的想让智氏搬离晋国本土。
这不是在楼令的强硬态度之下,晋国要统治所占领的楚地了吗?
长期在楚地存在六万晋军,可能晋军每一年的战斗力不一致,问题有六万驻军就是最大的保障。
汉江平原驻扎三万晋军。
南阳盆地也是驻扎三万晋军。
从整体布置上去看,汉江平原的驻军责任更大,一旦楚人反扑的话,第一战会发生在汉江平原,尤其是楚人为了夺回“郢”会玩命。
驻扎在南阳盆地的晋军,他们平时要起到卫戍的作用,更是作为投入汉江平原战场的预备队。
因此,智罃已经想好挑选哪里作为智氏的封地了。
这或许是智氏唯一一次可以获得的机会,凭借功劳获得楚地的封地,再拿晋国本土的封地换到楚地,一下子让封地的面积膨胀起来。
只要智氏能够在楚地站稳脚跟,一下子就变得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
前提就是晋国要统治已经占领的楚地,意味着智氏的统治会由晋国来分担风险。
其实,哪怕未来晋国不是多么在乎楚地的统治,姬周分封之初,中枢指着某个地方说出“那就是你的封国”的话,当地其实有统治者,哪一位诸侯不是使用武力夺取土地成就封国的呢?
想当初,带上不足百名武士和属民不超过五百出发的诸侯比比皆是,他们能够打下一片基业。难道依靠本身和可以凭借家族之外力量的智氏,不能闯出一份基业?
士鲂低声说道:“我也想迁徙南下。”
楼令和郤至听得挑了挑眉头。
倒是智罃没有表情变化。
那是智罃和士鲂私下有勾结,得知互相的诉求,成为天然的盟友了。
范氏的格局比较稳定,内部的矛盾并不多,只是彘氏一样是小宗啊。
未来要进行分封,可是谁都没有提过哪些人具备分封的资格,可以确认的事情是卿位家族的大宗之主一定够格成为开国之君。
卿位家族都有大宗和小宗,大宗之主成了开国之君,小宗之主会是什么待遇?
区分大宗和小宗的家族,固然是有了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