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0章 完了?完了!(2 / 5)

根本不存在禅让,压根就是血淋淋的权争更迭在进行取代。

后世儒家总是崇尚上古,他们知道上古个屁,单纯就是自行构建出虚假的世界,骗人到连徒子徒孙都骗到,不相信的人也能拿编造的故事来忽悠人。

以春秋时代的政治环境来论,晋国掌握楚国夫人的好处比抓住储君员还要多。

两人一块落到晋国手里?那简直就是好得不能再好了!

为什么楚国夫人比储君员更重要?因为晋国掌控楚国夫人,便可以给楚国另立新君。

当然,晋国给楚国另立新君肯定很难被多数楚人接受,可是只要另立新君就可以给楚国捣乱了。

杀进楚国宫城的晋军还抢到了楚国的整套印玺。

那意味着什么?晋国抓住了楚国夫人,获得了楚君的全套印玺,就算没有逮住储君员,一样是掌握了楚国的“名”和“器”啊!

为名与器不可假人,历朝历代都将君主的正妻算了进去。

等楼令看到了郤至和智罃后面的一系列操作,心情立刻变得万分复杂了。

“他们也学坏了啊!”楼令心想。

像是编故事一样的编造一国之君的死法?在封建时代就是对世界最大的冒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后面更精彩!

赵盾有亲自弑君吗?其实没有。

可是,史官只看到赵穿弑君,当时赵盾也没有离职和离开晋国,判定就是赵盾弑君。

崔杼的弑君也是属于理由恰当,效忠的国君玩了他的夫人,还让同僚进行观看,甚至是当着百官的面送了顶绿帽子。

是可忍,孰不可忍啊!

结果,齐国史官怎么回事?他没有记录齐庄公为什么会被杀,也就没有将崔杼的受辱遭遇写进史书,光写上一行:崔杼弑君。

孙林父驱逐卫献公,尽管卫献公没有被杀,史官也用“孙林父弑君”的字眼进行记载。

卫国的史官同样不管卫献公干了什么才有获得那种待遇。

所以,要了解姬周的“史官”跟现代人所熟知的“史官”到底存在什么区别。

简单来说,史官早就存在,不是到了周朝才出现。

从上古到周朝,史官都是世袭制。

然后,周朝的周公进行了史官的改革,起码在周朝的史官是一种监督列国的职位。

到后面,史官效忠的是列国之君,他们不会编造故事,可是会偏袒君主,开始变得擅长使用“春秋笔法”的招术。这是出现了“为尊者讳”的观念,并且鲁国史官是作为始作俑者!

楼令能不清楚现在的史官是什么德行吗?

再则,现如今“君权神圣”可是没有被打破啊!

郤至与智罃先用物理的方式解决了楚国的史官,后面又让一些楚国贵族屈服,进一步解决了宫内的一部分寺人与宫女,直接将楚君招不屈自焚的事实推翻了。

他俩那么干,制造的结论在后面会不会被推翻不好说,一点没有为人臣子该忌讳的自觉。即便是对异国的国君那么干,他们一样落实了乱臣贼子的身份。

看了相关文字的楼令,可没有“吾道不孤”的欣慰感涌上心头,相反在得知郤至与智罃丢掉节操,心生了排斥与忌惮。

自己可以随便怎么坏,可是绝对没有人愿意自己的朋友也是一个坏人。

这就是人性的矛盾之处了。

绝世大恶人,他们会不会教导自己的儿女要当个好人?可能不绝对,但大多数恶人就是不愿意儿女也当个恶人。

作为政治人物,楼令又不得不承认郤至和智罃改变跟上了版本更替。

“幸好是郤至和智罃亲自经历,换成中行吴也行。如果是其他卿大夫,立马就是天下共讨之的格局形成。”楼令心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