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罃和士鲂立刻应道:“这是自然。”
话说,智罃在惊喜什么?他事先已经知道楼令让上军一块南下,有让智氏获利的意思。
这不是晋军被堵在大江北岸无法继续南进吗?不打起来,哪来俘虏和其它战利品的缴获。
改为实施西进威胁楚国本土的方案,楚国的主力在吴国境内,西进的晋军可不就能大肆收获了嘛。
士鲂的兴致也变得很高。
他们可不是应付式的出征,没有损失只是保底。
为什么到大一统王朝,明明麾下的军队是属于皇帝,很多将领还是能混就混?因为要看是谁当皇帝,庙堂又是哪一些人真正说了算。
比如说,要是在汉武帝和永乐帝当政时期做将军,他们会比谁都积极,除了汉武帝时期李广之外的人,玩命地想要建功立业。
李广迷路和失期只有一次,可是他错过了三次封侯的机会。有史学家猜测李广不封侯是为了待在陇右,让家族占住这个成型的丝绸之路当坐地虎。
为什么李敢可以封侯?因为他不是陇右李氏的继承人,所以封侯也不需要李氏从陇右搬离啊。
之所以会有史学家猜测李广故意不封侯的原因,在于李氏后续家主李陵也没有封侯。
要是换成崇祯帝?将军们做好了未必能够加官进爵或是获得赏赐,干得差了则是一定会被砍脑袋,自然是不做不错,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了。
春秋真不是那样。在当下谁都想创造收益,肯定是比混日子的人更加积极。
郤至带着上军走了,孤岛这一边的封锁不复存在。
他们闹出来的动静不小,对岸的楚军完全看在眼里。
等在“梅里”之外的楚军收到有一批晋军向西行军的消息,时间已经过去了十天之久。
得知那个消息的楚军一众高层,瞬间面面相觑之余,一个个都能看出对方惊疑不定。
讲事实就是,他们有想到晋军会入侵己方的本土,只是恐怕想不到晋军会是奔着都城而去。
蒍以邓纳闷地说道:“晋国不救援吴国了?”
一时间,没有人吭声。
他们已经知道在大江北南的晋军是哪两个军团,也清楚那些晋军在今年转战南北。
事实上,楚国高层笃定晋国不会坐视吴国灭亡,对于晋军过来的速度则是非常惊讶。
按照楚国高层的事先猜测,晋国在灭掉鲁国之后,怎么都要耽误上几个月。这也是他们为什么会对吴国实施入侵的主要原因。完全就是想要利用时间差,尝试一波将吴国给带走。
许偃不那么确定地说道:“他们是要去巢国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后面精彩内容!
旧有思维禁锢了很多人,让他们没有想到楼令会玩得那么大。
楚国的都城在睢水和漳水汇流的下游,位处楚国的腹地。
如果有敌军逼近到楚国边境,无论是从哪一个方向,想要挺进到“郢”城之外,除非是楚国本土召集不出军队,要不然一路不止要跋山涉水,还要一座座城池拔出过来。
楚国高层是知道晋国现在动辄就玩灭国之战,可是楚国地大物博且人口众多,可是当前疆域面积最大的一个大国。
楚国虽然不像晋国是一个“表里山河”的地势,但仅仅是境内遍处大型水系,北部和西部一座接着一座山峰的地形,南边干脆就是广袤的森林覆盖,除非敌国是从东边入侵,要不然注定行军的速度快不起来。
很恰好,这一次是晋军从邗国向西挺进,想要晋军到“郢”的方位最好。
楚国令尹子庚所做的位置注定要想更多,说道:“我们失去了‘方城’之外的土地,有晋军在入侵陈国和蔡国;对岸的晋军又分兵向西。”
“晋国的楼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