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7章 各自的大局为重(2 / 5)

佐证,例如秦国与楚国总会爆发小摩擦,因由便是有楚人投奔秦国被楚军拦截,秦军与楚军进行了小规模的交锋。

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秦国与韩国、魏国、赵国的边境线上,并且相关的记录还挺多。

各国为什么一直有人投奔秦国呢?因为他们想要有田可以种,有胆量也能够上阵作战,可以试图获得爵位。

楼氏并未设置爵位。

其实,哪怕楼氏后面享国,一样不能私自设立爵位。

所以是,除非楼氏想造反,要不然一切还是要按照宗主国的制度来。

若楼氏因功享国,获得了赐封,自然是有其宗主国的存在。

晋国其实已经开放了一个新的上进渠道,便是新增了“羡”这个阶层。

其他家族是“羡”,无论立功与否会一直是“羡”的身份。

在楼氏这边不一样,只要“羡”立下功劳就会晋升成“徒”,往上还有“士”这个阶梯,再来就是“家大夫”的级别了。

只不过,楼氏同样在面临着各个家族的难题,既是“羡”成为“徒”就会变成保守派。

那还是同时实现阶级飞跃的人数比较少,换作短期内飞跃阶级的人很多,一定会形成冲击。

哪怕仅是那样,楼氏在对某地实施占领之后,融合当地的人的速度无疑还是远超其他家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后面精彩内容!

在这两三年,楼氏出现了类似秦国变法之后的现象,北边一直有部落主动投效,各处也有零散人员主动加入。

为了不与各个家族产生矛盾,或者让矛盾变得尖锐,其实楼氏在吸纳人口上进行了甄别,一旦前来投效的人明确是哪个家族的逃奴之类,会主动送还回去。

怎么楼氏会这么怂?问题这不叫怂,可以说是以大局为重,也能视作潜龙在渊的一种做法。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在个人身上是会显得极其有胆气,出现在集体则是迟早要完。

“君上,将近二十年前,赤狄被消灭和驱赶;近六七年之内,我们又扩张了几次。”楼令不确定单公朝有没有教过晋君周相关的道理,继续说道:“攻其地,用其地,方是成事之道。”

要不是看到晋君周将成为女婿的份上,楼令才不愿意教晋君周这些道理呢。

能够确认一件事情,晋君周手里的山川舆图还没有更新,也就还是老版本。

晋国的疆域图更新在晋景公时期吞并赤狄的地盘做了一次,随后就再也没有改过。

不是晋国君臣不想改,主要改疆域图是一种技术活。最为起码就是不能乱画啊!

所以想要更新山川舆图,怎么都要让专业的人实地勘察,不止是了解当地的地形,更要在疆域图的线条上画得更加靠谱一些。

当然了,没有卫星的时代,哪一方势力画疆域图都不可能做到完全准确。

比如楼令看晋国的疆域图,一眼能够看出大河沿线画得不怎么对,只是错漏处没有显得太过夸张便是了。

有另外的一种可能,也就是当前大河的走向跟楼令在现代所看到的不一样。

只是,楼氏封地范围的大河走向,楼令派人勘探出来的资料一定更为正确。

为什么楼令不把自家的山川舆图贡献出来?

只需要即便是到有卫星的时代,精确地图仍然被视为机密,一下子就可以明白怎么回事了。

在封建时代,私自持有山川舆图属于重罪,比之私藏(强)弓弩的罪行更大。

有人私下探勘,绘画了精细的山川舆图进献?哪怕君主确认是精品,一样是有过无功。

晋君周知道疆域得到增大,只是没有看过成品的疆域图,缺乏了足够的概念。

“需要修桥。”晋君周说道。

大河以前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