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0章 心态问题(2 / 5)

次南征,满编七万晋军南下,得以回到本土的将士有个六万五千余人。没有回到本土的人,不是战死便是失踪了;郑地参战的各个家族,他们汇报的伤亡数字是将近两万,其中战死和失踪的人数约七千余人。

上面是参与作战的人员,没有将随行辅兵或随从、黎庶算在内。

由于交战地点是在晋国的疆域之内,楚军后面向非参战人员动手,哪怕楼令有事先交代郑地贵族进行迁徙,当地失踪或被杀的人数仍然超过万人。

晋军当然抓了一些楚军俘虏,各类人员加起来四千余人。看着数量不多,其实真不算少了。

楚军抓获的晋军俘虏应该有个三五千的样子,看他们后面会不会像往常那样,主动进行换俘才让晋国君臣知道多少自己人被俘了。

财产损失?没有统一的定价标准,导致在当前根本就无法算清楚。

士匄在阐述的时候带着自我检讨,期望用这种方式得到楼令的提示。

听了一阵子之后,其实楼令已经搞懂状况出现在哪里了。

“楚军退回本土便罢了。”楼令没有提南征军团的什么不是,安慰更是不可能,讲一句话便代表事情已经过去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

楼令看向邯郸旃,问道:“新军佐可有建树?”,后面又扫了一眼魏颗:“你呢?”

两个特别被提问的人,脸上都露出了尴尬的表情。

划下道来,要进行互相之间的比拼,搞得两次拉垮了。

等于说,原本很严肃的竞争,闹得好像是在开玩笑那般。

楼令为什么特别点名邯郸氏和魏氏?简单就是因为他们拖累了南征军团。

两个家族要进行竞争,谁比谁都要着急,几次过于着急行军速度太快,提前暴露了晋军的行踪,使得楚军有更多的时间用来准备撤离。

前一次其实也出现这样的情况,只是郤武子压得住,没有搞出太严重的事情。

这一次,比较明显就是士匄压不住。

邯郸旃一把年纪了,遭到当场点名,脸面比较挂不住,轻咳了几声。

魏颗年轻,只不过点名的人是楼令,被搞得心理压力很大。

“我不希望再看到类似的事情。”楼令当然不会制止邯郸氏与魏氏的竞争。

变成一潭死水,国家基本上也差不多要完蛋。

一个集体的内部有竞争是一件好事!

只是,竞争也区分良性和恶性,显然邯郸氏和魏氏在这一次的竞争就是属于恶性。

晋君周希望魏氏来撬动卿位家族阶层。

楼令一样希望看到卿位家族正在遭受威胁。

之前提到过,晋国当下已经分成了三个主流等级,一国之君是名义上的首脑,几位卿大夫形成了一个体系,然后是剩下的贵族。

阶级对立这玩意从人类社会形成就已经存在,一个阶级要是没有外部威胁,势必不是展开内斗便是自我腐化。

如果是为了晋国好,楼令会操作着让卿大夫具备流动性,不是固定几个家族来把持。

问题是楼令屁股坐在卿位上,怎么会不希望子孙后代一直享有特殊待遇?

所以了,楼令坐视魏氏挑战邯郸氏已经是一种极限,不可能去帮助魏氏,真要帮也是选择帮同为卿位家族一员的邯郸氏。

“陈国与蔡国重新归附,他们派了使者随行北上。”士匄没有被点名批评,心里却是很难受。

以前不是整支军队的总指挥,有其他人来纵览全局,没有让士匄觉得有什么太大的难度。

这一次,士匄作为一支大军的总指挥,没有开打之前一切都好,开打之后光是不断接收信息就搞得头昏脑涨。

讲真话,十个人都会出现一大堆屁事,人越多事情绝对越多,光是处理矛盾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