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2 / 5)

帝师 来自远方 5315 字 2023-11-27

“朝中有议,鞑靼被兀良哈瓦剌围堵,势力渐弱。可行平衡之策,遣使草原,予以招抚。”

朱厚照双眼冒火,声音几乎从牙缝中挤出,捶得御案砰砰作响。

“此等恶徒,招抚什么!毁我边城,害我边民,该当千刀万剐!朕只恨不能披坚执锐,北狩草原,以血还血!”

默然许久,杨瓒稳定下情绪,沉声道:“陛下,诸公之议未必没有道理。”

“杨先生?”

愕然抬头,朱厚照似不相信,杨瓒竟会道出此言。

“陛下,”杨瓒深吸一口气,缓声道,“今日鞑靼,便如英宗时瓦剌。”

“瓦剌?”

“对。”杨瓒点头,继续道,“自北元王庭被灭,势力三分,彼此之间常有征伐。强者称雄,弱者蛰伏,早成常态。早年瓦剌,何等强盛。终因也先逝去,成一盘散沙,被鞑靼压制。”

说到这里,杨瓒顿了顿。

“今日可延汗,不及也先,但能压制诸部。一旦鞑靼被灭,可延汗身死,焉知瓦剌和兀良哈不会野心膨胀,出现下一个‘也先’和‘小王子’。”

听闻此言,朱厚照怒气渐消,陷入沉思。

“杨先生的顾虑,确有道理。但……”

轻易放过伯颜小王子,甚至为平衡草原势力,还要加以拉拢,朱厚照实在不甘心!

太宗皇帝能灭瓦剌,驱鞑靼,鞭子抽起,将兀良哈当骡子使,他为何不行?

况且,鞑靼欠下累累血债,就这么算了?

“陛下,臣之意,非是纵敌。”杨瓒轻轻摇头,道,“平衡之策固好,然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鞑靼必须要除,瓦剌也不能轻纵,至于兀良哈,一样要紧紧攥在手里。

“杨先生,朕不明白。”

看着杨瓒,朱厚照满头雾水。

既说安抚有道理,又言要斩草除根,岂不是自相矛盾?

“陛下,可请舆图一观?”

“可。”朱厚照颔首,“张伴伴,取舆图来。”

“奴婢遵命。”

张永应诺,转身几步快走,取来收在暖阁中的舆图。

因图纸过大,超过整张御案,干脆铺到地上。

“陛下,此一线乃我朝边镇,此地现为鞑靼占据,西北即是瓦剌,兀良哈三卫处辽东,同女直各部毗邻。其互相交通,又互为牵制”

杨瓒托起袖摆,指尖扫过舆图,大略点出各部所在。

“现今鞑靼诸部内讧,瓦剌和兀良哈前后围攻,乌斯藏等部也趁机出兵,意图抢占草场。草原乱局既成。”

只是还没到最高峰。

“以臣之见,不妨再添一把火。”

“添一把火?”

朱厚照微顿。

“杨先生之议,可是出兵?”

“非也。”

杨瓒摇头,轻笑道:“陛下读史,当知汉时推恩。”

“朕知。”

“太宗朝时,草原诸部臣服,部落继承,汗位更迭,必敕出朝廷。”

敕令?

朱厚照先是微愣,旋即蹙眉,隐约有几分明悟。

杨瓒再接再厉,继续道:“今鞑靼势弱,瓦剌兀良哈联合出兵,草原生乱,局势打破。朝中上请陛下安抚,亦是老成之谋。不若顺势而为。”

“如何顺势?”

“回陛下,鞑靼诸部为小王子强权收揽,定心存不服。今随阿尔秃厮生叛,多各揣心思,如散沙一盘。独伯颜部及其附庸,凝聚力仍在。臣请陛下下旨,封其附庸部首领为额勒,并赐草场。”

念头闪过,琢磨出杨瓒的用意,朱厚照嘴巴张大。

“臣闻可延汗儿子不少,孙子更多。如朝廷下旨,许其为首领,可每年朝贡,纵有人能够识破,亦有人会动心。